一本無法輕易寫下評語的書 — 《漂流青年》
今晚,我想聊聊我今年心目中第一名的書
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我翻開第一頁之後就無法停下,一路看到凌晨五點把它看完,這本書就是 《漂流青年》。
在開始討論《漂流青年》前,先來聊聊黃山料這個人吧。相信最近提到他,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月薪三萬vs二十五萬」這個話題吧?
其實我知道黃山料,是今年九月的時候。黃山料受邀來到成大的新生營擔任演講講者,當時我因為幫一位老師的忙所以也坐在台下。先前我對他一點也不熟悉,曾看過幾部「一件襯衫」的影片,但對於這個人究竟在做些什麼、過去有些什麼經歷一點也不了解。
很意外的是,底下的大一新生們竟然有很多人是黃山料的「黑特」,QA環節時,許多人連續不斷的在線上問答平台SLIDO寫下辱罵這位講者的話,一句比一句還要刻薄,全部被投影在大講堂的投影幕上。
「只會講雞湯一點料都沒有,大概只有名字有料吧?」
「一個實踐的憑什麼來成大講幹話?」
「為什麼要邀請這麼爛的講者?主辦單位該檢討吧!」
我完全被這場面震撼到了。原本也沒多認真在聽演講的我,突然清醒過來,納悶這個叫黃山料的人到底做錯什麼事,招致這麼多人的怨恨?
學弟妹們不只要在演講中攻擊他,連事後在Dcard都不願放過他,一篇又一篇的黑特文層出不窮,攻擊他演講的說詞、攻擊他的人格、攻擊他的家世背景,把可以攻擊的部分全部攻擊一遍。
然而,更讓我驚訝的,其實是那位講台上的黃山料,面對直面而來的謾罵,他依然能處變不驚、泰然自若且充滿信心的講完他的演講。連事後,他也願意在社群媒體上把他當天演講的內容再次分享一遍。
於是我心想:
這位黃山料先生,肯定是一個有著強大信念的人吧!我絕對要讀他的書!
《漂流青年》寫出了90後的我們漂流在社會中的不安和迷惘
《漂流青年》這本書是黃山料紀錄自己從上大學、參加服裝設計比賽、當兵、求職、進入職場、離職創業、以及創業過程的故事。
根據書中的說法,就讀服裝設計系的黃山料大學畢業前獲得了倫敦服裝設計時裝周的冠軍,然而這樣的榮耀和光環並沒有讓他後來的路走得順遂;相反的,他出社會後還是得和其他人一樣,投一百多份履歷,只為謀得一份再普通不過的上班族工作。
他在書中寫道:
上班的第一天,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一切似乎不是我要的,第一眼就看見了未來一年,那些黯淡無光的前輩,我會變成那個樣子吧?
在職場,黃山料看不見夢想,只看見前輩們為了無聊的利益而鬥得你死我活,辦公室裡只剩下上下班打卡的職責,少數有熱情的人卻一個個被逼退。這樣的環境讓他痛不欲生,公司廁所成了他唯一的避風港,下班後呼吸到新鮮空氣的剎那更是唯一自由的時光。
在格格不入的職場裡,廁所是整棟大樓裡唯一讓我稍微喘息的空間,也是我消化不愉快情緒的地方,我不經意地依賴起了這個地方。
不甘願出社會後熱情被澆熄,不甘願年輕的歲月就這樣虛度,他第一份工作只做了十一個月,就頭也不回地辭去了工作,創辦媒體品牌「一件襯衫」,目標是想要擁有「有熱情的人生」。
出社會後最可怕的,是經過不斷地磨合,磨掉了你熱情的性格,忘了自己的初衷和狂熱,生活也跟著不快樂。
你現在的每一個「將就」,都將是未來每一天的「折磨」。
然而,黃山料創業路途甚至比在公司還要坎坷,不但要面對投資者的冷言嘲諷、面對權勢者的欺壓、霸凌,以及不信任他的員工接連離職,連曾經最值得依靠的好朋友們也一個比一個冷漠,在背後極盡所能吐槽他的創業理想。如果說職場十分黑暗,那創業這條路大概是千分黑暗。
一年前的今天,待在一家資本雄厚,營運穩定的大公司裡,當時的自己經常被看不起,而如今在市場上打滾,也同樣未被瞧上一眼。
夢想誰都有,做夢誰都會,而實踐夢想的過程,反而沒什麼人能撐得了多久。
《漂流青年》中的黃山料,九成的時間都在承受挫折,接連不斷的受到打擊讓他懷疑自己,看不到未來的日子讓他恐懼,然而,日子還是得過,當你還在猶豫挫折時,太陽依然升起,世界也不會為你而停下。
離職後,本該如釋重負,但無依無靠的我,在創業這條路,費勁地看,怎麼也看不到未來,我竟然就這樣踏上了。我才知道,勇敢,不是什麼都不怕,而是你明明怕得要死,卻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
當全世界都不看好你時,唯一能讓你依靠著繼續前進的,是「信念」
關於《漂流青年》書中的內容就講到這裡為止,剩下的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書。看完他的書,我覺得黃山料是一個感性、純樸,卻又無比堅強的人,這個堅強來自他對自己所追尋的目標的信念。
你對自己想做的事有多堅強的意志?半夜蹦出一個好的想法,隔天興奮著講給朋友聽,卻被對方無情打臉?於是你也開始否定自己:哎……他講的也沒有錯啦,這個計畫爛透了,我還是別做了吧……
有多少次,我們自己成為最懷疑自己的那個人?
三年前我剛接下大學社團的社長時,夥伴們對我的能力半信半疑,我雖然卯足了全力,內心實有很大的恐懼,而事實上,我後來也做得很不及格,團隊內部問題層出不窮,活動也經常辦得七零八落。理想可以很豐腴、企圖心誰都有,可現實卻一直在教育著我們: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也曾經為了實現出國的夢想而同時打四份工,忍受著枯燥乏味的工作,薪水才一點點,犧牲了這麼多時間和體力,究竟何時才能換到一張最便宜的機票以及國外一晚的旅館?家人也質疑我想做的事,覺得我瘋了。而當我最後終於踏上異國的旅途,走了想走的路,回程的飛機上伴隨我的竟然不是富足的收穫,而是更多的迷惘……
人生,很難。當你面對挫折而開始質疑自己時,你會想立刻找到一座燈塔,走別人走過的路,至少你覺得這條路會是安全的。
但是,一條不會受傷的路,真的值得我們走一輩子嗎?
看完《漂流青年》我了解到:「信念」不是無時無刻都徹底的執著,而是因為你受過很多的傷、經歷過好幾個夜晚的迷惘,這些傷、這些迷惘使你了解到夢想的難,你卻依然願意相信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書中有好多場景,我看了感觸真的好深,像是作者描述他住在台北的破公寓的日子、當上班族時的心情、出了社會之後對友情和愛情的體悟,太多了,我實在無法用一篇文章把感受全部寫出來。
非常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尤其如果你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迷惘,相信《漂流青年》能給你一些力量。希望你們能仔細閱讀作者的故事,體會他的想法和心情,而非只是從網路上的評論去了解他。